让真正的科学火起来******
【科学随笔】
作者:崔兴毅、张辰龙(均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当下,科普很热,伪科普也很热。
一面是追着新冠跑、比疫情更难防的伪科学。诸如“吃大蒜可治新冠”“我家自来水阳了”等视频流传网络;诸如可抵御病毒、预防新冠的花式商品在网店热卖。它们中,有的打着“高科技”旗号,有的则是人们熟悉的“老面孔”。
一面是科普盛宴“出圈”,“好玩”的科学“圈粉”无数。在中科院联合抖音举办的2023跨年科学演讲中,诺贝尔奖得主、院士学者分享了大脑信号、航空航天、黑土地保护、电磁学等前沿科技,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次突破2500万。
科学热中真与假的对撞,反映的正是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当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被大量释放后,科普方式就应及时“换挡升级”。在公众科普的语境中,更加立体、全面的体系正在被构建,更新潮、更便利的方式极大缓解了科普“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有在跨年晚会云集的平台中突围出的一场跨年科学演讲,以知识的普及辞旧迎新,显然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不可否认,当下有效知识的供给依旧不足,这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知识的获取。由于科学暂时无法满足人们的所有需要,伪科学便可乘虚而入。一些网络博主,为博眼球聘请所谓“专家”,编造“科学流言”,迎合公众猎奇心理;有的蓄意炒作,制造“健康焦虑”,让产品营销披上健康科普的外衣。这些依靠情感赢得信赖的虚假信息,又借助社交媒体的熟人效应,在公众舆论场如石子投湖般一圈一圈传播开去,让公众感觉更加混乱——即便同一个主题和话题,也可能看到各种不同甚至有些彼此矛盾的解读。
事实上,科学本身就是一种进程。在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中,科学家们往往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结论,有些甚至是对立的。这些并不是“伪科学”,而是需要在不断地研究中去伪存真。这种学术观点之争并不是我们本篇文章讨论的内容。
很多虚假信息的传播,是大量依靠“俘获”受众情感,而并非以事实为基础。当然,在科学传播中,事实与情感并非截然对立,或者说不需要情感的力量。现在,半数以上的移动端用户具备一定教育背景,科普的受众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覆盖人群也已拓展到白领、大学生、企业管理者、人文学者等。他们排斥枯燥无味的灌输式科普、说教式科普,对有趣有料的科普,更加喜闻乐见。这种受众多元化、异质性的特点,决定着科普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专家得“懂行”,另一方面内容得“好玩”。
那么,作为非科技工作者该如何分辨这种信息呢?这很难,需要学校和社会同时发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尺度,并非一日之功。
在现阶段,科普首先能做的是丰富内涵——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应该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现在社会上伪科学传播很快,恰恰表明当下公众的科学方法、思维、知识还没有那么高、那么好。以此次新冠疫情为镜,折射出的正是一些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包括“冷核聚变”“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一定程度上没能让公众更加理解科学,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质疑科学。所以,如果希望通过科普培养公众的科学理性,让人们掌握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精神,那么就需要把科普从“解释科学是什么”转向“科学为什么”上。因为“科学的精髓是其方法”,如果只向公众讲解科学的成果和发现,而不讲解严格的科学方法,那么人们何以区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
科学实验中的曲折有时比科学成果本身更吸引公众。科学就是在试错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科学往往是先设立假说,然后针对这些假说进行试验。科学在探寻真相的征途上探索着,踉踉跄跄地蹒跚前行。当一种假说被证伪时,假说的提出者当然会很沮丧,但是,这种证伪恰被认为是科学事业的精髓所在。
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普时,不妨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他们走过的路,陈述成果,也呈现探索曲折的过程;点明结论,也聊聊千百次试验运用的方法。只有在真诚沟通中传递科学精神的内核,提高人们对科学类流言的“免疫力”,才能让公众拥抱一个温暖而不是冷冰冰的科学。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6版)
乔尔杰维奇:集训目标是尽快与球队建立沟通默契******
中新网1月19日电 19日,中国篮球之队公布了中国男篮备战世预赛第六窗口期的集训名单。姚明担任领队,18名运动员包括吴前、程帅澎、赵继伟、郭艾伦、张镇麟、赵睿、胡明轩、曾凡博、王哲林、周鹏、朱旭航、胡金秋、朱俊龙、祝铭震、焦泊乔、崔永熙、崔晓龙、周琦。
图片来源:中国篮球之队针对此次国家队集训,中国男篮主教练乔尔杰维奇就外界关心的若干问题,做出了回答。
对此次选拔球员的标准,乔尔杰维奇表示,首先的考量是3个H:“Healthy 健康,我指的健康更多是头脑方面;Hungry 渴望,渴望必须展现在攻防两端;Humble 谦逊,一个国家队球员的必备素质。除此之外,我还会关注无私程度、防守质量,防守质量又包括个人防守质量及领悟未来国家队整体防守规则的能力、身体的强壮程度、运动天赋,还有未来国家队建设的考量。”
除了人们熟悉的球员之外,本次名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面孔。乔尔杰维奇提到,希望通过此次征召,让中国有天赋的年轻球员们加强认识,基于过往国际大赛和走势,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是国家队所优先需要的,然后让他们带着这个认识去继续成长。
他说:“本次我训练所关注的重点和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尽快建立我们的沟通默契,从而将我个人的篮球理念转换成我们集体的篮球理念,建立球队内部人员之间的联系、建立对内行为准则,让这些联系和准则成为积极结果的基础。尽快进行团队协作,尽快在教练组之间形成默契,在教练员和其他球队成员之间不断交换意见并加强交流。”
对此次参赛目标,乔尔杰维奇表示,“我希望队员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本次比赛的机会,去建立并接受“球队整体目标高于个人目标”的理念,我期待每个人把职业球员的最高素养展现出来,结合大家心中毋庸置疑的对祖国的自豪感,化作每天团结协作去迎接挑战的准则,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